返回顶部

智汇南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聚焦 >> 智汇南职 >> 正文

【智汇南职】科技处:人工智能驱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发布时间:2025-03-29 来源: 作者: 阅读:
A A A

在数字化浪潮中,人工智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学校科技处积极拥抱这一趋势,深度挖掘人工智能在科技创新、校企合作与产业融合方面的潜力,通过一系列举措,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注入新活力。

校企携手 共育人工智能创新硕果

科技处牵头与众多企业紧密合作,在人工智能领域成果丰硕。以华为为例,2019年起双方开启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华为区域总部落地南宁,战略投资6亿元,共同打造华为-南宁数字经济创新中心。2022年,借助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契机,双方聚焦数字人才培养,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科技推动专业发展方面,围绕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专业,融入鲲鹏本地化、人工智能算法、华为GaussDB(for MySQL)Python程序设计等前沿技术内容,依托 “鲲鹏+昇腾” 为核心的云-管-端ICT产业学院,科教融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科技创新 打造人工智能技术高地

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上,学校科研团队专注于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关键领域,深入探索前沿算法,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方面,团队提出的新型算法在数据处理速度和模型准确性上有显著提升,为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高效应用奠定基础。在计算机视觉研究中,针对复杂场景下的图像识别和目标检测难题,研发出先进的识别技术,提高识别精度和效率,在智能安防、工业检测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科技处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让技术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应用。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项目是成果转化的典型案例。该回收箱运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垃圾种类,实现精准分类。推动学校与广西收废宝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动产品生产与市场推广。目前,该产品已在广西40多个小区和高校投入使用,服务社区80多万人次,销售额达120多万元,有效解决垃圾分类难题,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产品在小区推广应用

科技处组织学院与广西塔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智慧矿山大数据平台”。针对矿山开采面临的安全、成本和效率等问题,平台运用华为的5G、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生产数据深度融合。通过实时监控和人工智能分析,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推动矿山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累计实现经济效益250万元,成为产学研合作的成功范例。

智慧矿山项目介绍

产业融合 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科技处推动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展人工智能相关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在智能制造领域,与广西宇宸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精密直线模组产品。该产品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等多个行业,重复定位精度高、可自由组合、自动化程度高。项目开发20多种系列、100多种零部件,并组合开发出工业机械手,满足智能制造各领域需求。合作过程中,企业投入200多万元用于产品开发,学校将项目案例融入课程体系,促进相关课程内涵建设,师生还获得多项专利和创新创业竞赛奖项。

在农业领域,科技处推动人工智能学院与广西农垦国有华山农场、西江农场合作,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华山龙眼产业核心示范区建设规划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果园管理和产量预测。通过对果园气候、土壤、果树生长状况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果园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提供决策支持,提高龙眼产量和品质。在西江蔗糖产业示范区建设中,借助人工智能优化甘蔗种植和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辐射带动周边农业发展。

科技处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整合各方资源,开展联合研究和技术攻关。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通过举办产学研合作论坛、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加强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未来,科技处将继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供  稿:科技处 张业祺

一审一校:科技处 钟 韬 李 娜

二审二校:科技处 聂 晶

     党委宣传部 陈 诚 黄姿妮

三审三校:党委宣传部 陆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