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当下,校企合作成为推动技术应用与人才培养的核心引擎。我校智能制造学院依托第二批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数字孪生智能制造产学研创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以“育人模式创新、课程开发协同、产教深度融合”为三大支柱,构建起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新舞台。
育人模式创新: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链条培养
人工智能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单一技术型向“复合型+实践型”转变。基地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将真实工业场景融入教学,打造“学、研、创、用”一体化育人体系。
虚实结合的实践平台。基地依托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精心搭建起高度逼真的柔性化智能制造产线等虚拟场景。在这一虚拟世界中,学生宛如置身于真实的生产车间,可通过仿真操作,沉浸式地掌握设备调试、故障诊断等核心技能。借助智能制造柔性产线工艺仿真,更是精准且高效地攻克了实训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等一系列痛点与难点问题。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近乎零风险、低成本且极具灵活性与可重复性的实训环境,让他们得以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尽情探索与实践,全面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未来投身智能制造领域筑牢坚实基础。涵盖专业群,受益学生达到5000多人。
校企协同的定制化培养。基地凭借柔性化智能制造产线这一独特优势,深度聚焦企业实际需求,全力打造“定制化”人才输送模式。通过将企业前沿技术需求精准嵌入课程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在课程开发阶段,智能制造学院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紧密合作,深入剖析企业生产流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以及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例如,针对企业在智能设备运维、自动化生产线优化等方面的特定需求,设置与之对应的实操课程与理论讲解。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等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依托基地的柔性化智能制造产线,参与模拟真实企业项目的实训任务,从设备调试、工艺编程到生产流程管控,全方位锤炼专业技能。

基地生产线操作平台
课程开发协同:构建“产业需求导向”的模块化体系
技术需求驱动的课程重构。基地联合企业梳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难点,开发《S7-1200 1500 PLC应用-基于SCL和数字孪生》《西门子S7-1200 1500 PLC项目式教程-基于SCL和LAD编程》《单片机仿真与制作(Protues ISIS)》《自动线调试与维护》《智能制造柔性产线工艺仿真》等课程模块,并融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
跨学科融合的课程设计。智能技术涉及计算机、机械、自动化等多学科交叉。基地借鉴西门子NX软件、MES平台等,鼓励学生结合艺术与工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课程中使用的开源工具链,直接对接企业研发需求,提升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
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资源。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基地打造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资源,基地建设《气压与液压传动》《电机及电气控制》2门课程的虚拟仿真资源课程网站建设。线上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视频、电子教材、在线测试等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线下则通过实训操作、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先通过线上平台学习算法原理和代码实现的基础知识,然后到实训基地进行实际项目操作,运用所学算法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

基地线上线下融合授课教室
产教深度融合:推动AI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
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企业共同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项目。例如,与深圳复兴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开展数字化“基于机器人技术的视觉分拣系统研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建立生产过程的虚拟模型,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对生产参数进行优化,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学校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实际应用,企业也获得了技术升级,实现了产学研的互利共赢。
企业真实项目导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基地将企业真实项目导入教学过程。每学期推荐10-20名优秀学生在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到开发实施和测试验收。目前产品已推广至天津科技大学、中国机械设计研究院-云南分院等十个院校单位,助力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南南铝加工等本地企业数字化改造和技术支持。
基地通过在育人、课程开发、产教融合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借助校企智链,成功打造了一个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新舞台。目前,基地已通过自治区教育厅验收,获评优秀等级,成为学校先进制造领域的示范窗口,助力智能制造学院本科层办学次通过评估。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智能制造学院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创新育人模式和课程体系,推动产教融合向更高水平迈进,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供 稿:智能制造学院 刘亚招
一审一校:智能制造学院 阮 玲 韦科陆
二审二校:智能制造学院 张叶茂
党委宣传部 陈 诚 黄姿妮
三审三校:党委宣传部 陆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