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等专科学校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学校,南宁职业技术大学于2024年正式获批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服务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探索职业本科教育的“南宁职大方案”。
勇担时代使命,明确职业本科教育的意义与办学定位
南宁职业技术大学的前身是1984年创建的南宁职业大学,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是学校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城市,南宁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学校坚守“职业底色”,致力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以实现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匹配。
在办学实践中,学校设置建筑装饰工程、建筑工程、软件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与应用、现代物流管理等9个职业本科专业,精准对接南宁市“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格局。这一专业布局充分体现了学校“与南宁融合发展、跟产业深度融合、向东盟开放办学”的办学特色,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化国际合作,着力建设服务东盟的专业集群平台
学校与东盟国家的20余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在2025南宁—河内经济走廊暨“一带一路”南宁友好城市交流大会上,学校与越南河内学院、立讯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中国—越南电子信息现代工匠学院”和“中国—东盟智能工程产业学院”。学校通过举办“汉语+技术”培训班、开展技术支持、建设“中国—西非跨境电商现代工匠学院”等,培养适应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3年,学校成功入选“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指数4星级院校”,国际化办学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未来,学校将依托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试验区,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建设服务东盟的专业集群平台。
强化专业建设,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紧密对接南宁市强首府战略和广西重点支柱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以工科为主、新商科与新文科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建设软件技术、建筑室内设计2个高水平专业群,建成国家精品课程2门、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通过校企协同,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标准,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全方位融合。
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学校代表队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 2项金奖、5项银奖、6项铜奖。其中,人工智能学院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团队凭借“5G+智能驾驶”项目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获得银奖,展现了学校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教学实力。
未来,学校将围绕南宁市产业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需求,超前布局3—5个新兴专业,推动专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学校将深化“新质坊”项目建设,以深度产教融合为引领,探索职业教育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路径。
推动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学校坚持“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课堂搬到车间里、成果留在县乡中”的办学理念,匹配南宁市产业布局,建强工科专业群,做优现代服务业专业群。近年来,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295家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南宁市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成立广西人工智能职业教育集团等四大职业教育集团。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学校于2025年7月与北流市、横州市、宾阳县3个县(市)政府部门,以及南宁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企业签署深化产教融合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学校将与北流市合作助力金属制造、陶瓷、家具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与横州市共建电商孵化中心,推动茉莉花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与宾阳县开展中高本贯通培养,为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输送高技能人才。
增强“造血”功能,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力
学校通过专业资源整合、社会服务拓展、产学研协同等方式,实现财务良性运行。在服务社会方面,学校整合西南地区总投资达10亿元的广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资源,依托广西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南宁工匠学院等多个平台,构建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核心、以就业服务为导向的培训体系。近5年,为50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与培训并取得收入超1亿元,学校自我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扎根职业教育,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一所“新技术引领、面向东盟开放发展、中国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本科名校,努力在职业教育领域当标兵、作示范,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宣)

《中国教育报》截图